百世物流是一家典型的技術物流公司,其為商家提供供應鏈、快運、快遞、系統等解決方案的科技物流公司。2012年,百世的總營收超過十多億元,這一數字同比2011年增長了55%。不僅如此,百世在去年的雙11大促中也取得相當不錯的戰績:雙11當天,百世物流累計接單達85萬單,72小時累計接單125萬;同時,百世僅用4天就完成了訂單生產與發運,其日均發貨量達31.3萬單,發貨速度比天貓規定快了43%。
數天之前,i天下網商與百世物流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在交流中,我們與百世物流副總裁、電子商務事業部總經理劉波,探討了即將面臨大考的物流雙11和整個電商物流趨勢。
解析雙11爆倉
記者:就在百世開始進軍電商物流的2010年,雙11也開始了大范圍爆倉。你們怎么看待雙11爆倉?
劉波:首先雙十一爆倉是因為淘寶所創造的“電商時點”的巨大影響力和互聯網的引爆力,將11.11之前之后的訂單、資源壓縮到了一天爆發,社會資源的儲備平衡點(成本因素)與之距離較大,在此大環境下的物流優化問題,其實是整個訂單處理各個環節如何處理連鎖的“爆倉”問題。
引起爆倉第一個關鍵可能就是系統接單。接單部分是直接涉及到訂單管理系統的抗壓能力,雙11的訂單量是平時的數倍、數十倍甚至上百倍,這就要求訂單處理系統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在雙11之前需要做好系統環節足夠的壓力測試。接單之后的另一個細節就是打單速度問題。傳統打單方式是五聯單打印,其打印速度在雙11階段背景下顯得非常慢。這時候盡可能采用電子面單,一個電子面單的時間耗用只有五聯單的一半,如果只能使用快遞五聯單,類似于行式打印機資源的合理儲備有利于降低隱性成本的發生。
而對于爆倉最大影響的就是倉庫布局和揀貨。不少商家在布局的時候缺少對倉庫區域管理,缺少ABC的分類。而對于雙11這樣的大促而言,SKU的管理就非常重要。雙11之前不少商家進行了大量備貨,習慣性地將倉庫塞得過滿,這容易造成通道作業區域堵塞,倉庫的布局需要充分考慮到雙11整體貨品規劃與促銷策略,合理的倉庫布局和存儲優化直接影響了高峰期的揀貨效率。此外,訂單洶涌而至,根據訂單屬性的作業波次創建策略也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最好的策略就是根據歷史數據依靠系統進行波次策略的自動化管理,留下那些不能進入智能波次自動創建的訂單才使用人工判別。
很多商家的瓶頸可能在掃描驗貨后的包裝環節,傳統的商家在平時大多依賴人工作業,在雙11這種環境下,流水線的作業面就非常有必要,有利于減少人員的水平移動和彎腰動作,同時流水線的節奏可以使多個小組工作量的同步。
總體來說,在倉庫內的處理上,百世的經驗就是數據指導物流,合理控制倉庫容量,保證足夠作業和揀選空間,提高訂單自動化程度,提升包裝的機械化程度。
記者:在倉庫內對爆倉的優化處理應該是有限的,因為雙11引發的爆倉很多時候是超過倉庫承受量的爆倉,這種怎么處理呢?
劉波:對于突發大訂單導致的爆倉,這時候的措施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倉。分倉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異地分倉,一種是就近分倉。
就近分倉主要是在原有倉庫最近的距離建立一個新倉庫提升雙11的倉庫容量,百世在分倉訂單處理的時候采用訂單均衡、單點完整訂單優先、剩余跨倉訂單采用分倉揀選主倉合流的方法處理,尤其是合流訂單波次策略的控制尤為重要。就近分倉解決了量大爆倉的問題,而對于長距離的異地運輸阻塞則需要通過異地分倉解決。異地分倉的前提是需要結合多種維度的數據分析來進行分倉配置,在距離總倉較遠賣家量大集中的城市布局異地分倉,就近處理大量訂單,一方面縮減運輸距離,降低快遞成本;另一方面緩解快遞干線擁堵,提升目標區域客戶體驗。
記者:理論上說分倉能夠解決倉庫本身的問題,但產品從商家到用戶手中依然會遇到快遞阻塞的問題,這個怎么處理?
劉波:從理論上說雙11快遞阻塞其實是行業性難題,只能盡可能優化。百世在對接倉庫的時候有一個優派的產品,主要是通過社會化協作的思路與各家快遞公司進行合作。更具體來說,我們在雙11期間解決瓶頸是采用多種不同的優選組合策略——例如在雙11前三天發四通一達,第四天開始尚未發出的訂單直接發順豐,這樣能夠一定程度減小雙11期間配送環節對商家用戶體驗的影響。
電商物流專業化趨勢
記者:百世匯通主營業務也是快遞,快遞也是物流的一大難點,其對于雙11做了哪些準備?
劉波:在過去一年多,百世匯通新建了30幾個轉運中心,為了全力備戰今年雙11,在國慶期間實施了分撥中心大遷移;百世收購匯通后,對匯通的網絡結構進行改造,對全國省一級和發達區域地市級城市采取了直營模式,實現了從主要服務C2C到逐漸服務B2C的轉變。此外,百世物流研發團隊利用自身信息系統優勢對百世匯通的運營管理系統進行了全面的改造,自行開發的線路班車管理系統,末端風暴分揀系統和各種移動終端相繼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全網的信息化程度。
記者:百世匯通從C2C到B2C,從加盟逐漸到直營的轉變,這個目的在哪里?
劉波:傳統加盟模式快遞網絡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全網服務的標準化、尤其是最后一公里。從加盟到直營使這些問題逐漸得到解決,加盟快遞向直營的轉變正是適應B2C的快速發展對配送服務更高的要求。在雙11期間,大量的包裹主要從一些大B的倉庫大規模地集中發出,按照傳統運營模式,所有的B2C包裹都和其她C2C包裹一樣送到當地的轉運中心,再逐段配送。其實倉配一體化作業模式下,B2C的分揀可以在倉庫里面通過作業波次控制把遠端區域訂單集中生產后在倉庫整車直發到遠端轉運中心,這就需要打破原有加盟體系的利益格局,這一點直營模式有更多操作空間。
記者:從倉庫直發能夠提升行業的效率,但對于企業來說,還需要倉儲外包,這個成本如何?
劉波:如果簡單從倉儲配送段的成本來看,外包后的直接成本或許會稍微貴一些,整體成本一定是下降的。因為外包后KPI的要求更嚴格,譬如庫存準確率而言,庫存不準導致商家自管時庫存損失,訂單流失并沒有統計到物流成本中,外包后這些隱性成本對于第三方而言都成為顯性化成本,風險轉移到第三方,因此第三方需要有防損措施和循環盤點作業來降低風險。
對于電商企業尤其是淘品牌來說,他們的優勢其實是在于前端運營,產品供應鏈規劃和社會化營銷,而對于后端的供應鏈管理,包括倉庫管理、配送、逆向物流、庫內流程優化,WMS信息系統等并不擅長,同時單一企業的訂單規模和經驗積累有限,這就意味著如果他們選擇自建倉儲,他們的邊際成本是遞增的,這部分增加的成本其實已經超過了外包的直接成本增加。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不少第三方物流企業相對專業,流程、系統完善,不斷積行業智慧和實戰經驗,使社會化三方物流專業度和效率更高。商家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合作應對電商促銷高峰的彈性機制更好。
總體上來說,過去十年里,將原來由企業自身親自完成的一些價值鏈活動轉包給外部供應商成為一種趨勢,對于很多公司而言,縱向一體化對于競爭來講已經成為沉重的負擔。電商物流外包能夠讓商家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其核心業務上——也就是處于企業核心能力的中心,并且對于競爭和財務成功最重要的活動上。 外包的優勢在于:
1)通過與擁有過相當強的智力資產和創新能力的“合作伙伴”互動、聯盟合作的方式,提高公司的創新能力;
2)提高公司在面臨顧客需求和市場條件巨變情況下的戰略靈活性;
3)提高公司快速而有效地組織各種不同專業的能力;
外包所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公司可能將許多活動或者是不恰當的活動類型外包出去,最終導致公司不再擁有自己的能力,對于品牌電商而言,其平臺運營、客服、銷退處理、產品質量保障、CRM系統等環節如果考慮外包是需要非常慎重。
記者:中國的零售變化帶動了物流的發展,而當下零售包括雙11的重要主題就是O2O。這樣的零售業態演進會給物流行業帶來了什么?
劉波:中國的零售業態并不是簡單的B2C,而是B2B′2C。在零售業態中, B′可以是百貨超市,也可以是連鎖商店,還可以是平臺電商。對于物流企業來說,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商家B實現把物品送達消費者手中。在當下線上線下并行的格局中,物流企業其實是既需要服務于線上訂單2C的配送,也需要服務于線下門店訂單2B配送。對于物流企業來說,需要做的是提升物流服務的整合能力,滿足不同零售模式的配送需求。
從技術角度看,基于O2O一體化的物流供應鏈整合是可以實現的,但在零售體系中,不僅涉及到信息流和物流,還涉及到商流與分銷模式,具體到企業來說就是線上直銷對線下分銷利益格局的沖擊。當下傳統品牌最大的難點是線上、線下的渠道博弈導致商流與物流不能分離,這進而導致對整體的渠道失去控制。
未來O2O一體化的創新可以考慮引入第三方社會化物流服務商,首先嘗試線上線下一體化庫存(Global Inventory)試點,逐漸實現供應鏈的一體化管理,對傳統服裝企業而言,善加利用B2C發展的契機顛覆傳統的訂貨會模式或許可以在當前困頓中轉“危”為“機”。
Tips:雙11物流小貼士
① 發貨快遞選擇看,為了保證用戶體驗,可以在不同時間段選擇不同快遞:四通一達性價比高,建議雙11之前三天主力使用,第四天尚未發完的訂單可以發考慮發順豐,減少阻塞幾率。
②雙11期間的包裝建議盡可能使用PE袋,避免使用紙箱。紙箱不僅成本高,容易被踩踏、占位置,在爆倉情況下,快遞公司總會優先轉運PE袋包裝的包裹。雙11期間有創意文化的PE袋設計同樣能體現品牌價值。
③如果商家雙11的SKU少,單量大,建議提前選擇系統能力強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網絡化分倉服務。
④電商全年的節奏明顯,雙11的規劃應當納入全年整體規劃,策略上應該與多家快遞企業保持良好關系。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