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快,并不等于好,這幾年國內興起了一股時效攀比風,各快遞企業試圖在凸顯自身服務質量方面操縱一種認知,即時效快就是服務好。然而快遞的時效不是以快為核心,而是以“準”為核心,順豐死磕小時級別速度,它帶來的邊際效應卻在逐步減弱。
目前用戶體驗優化在于“可感知”,快,應該是響應客戶需求的快,以及與科技同步的快,只有及時、恰當的輸出符合需求的供給,才是所有快的根本,不應盲目追求快,快遞企業應在準時,在安全感和鏈路可視化跟蹤上下功夫。
三通一達,京東物流,包括郵政的提速,于順豐而言,快已經不再是順豐賺錢的唯一法寶,順豐在進步,以中通為代表的通達系,在快遞時效、服務方面的進步也不容忽視。
二是重新認識加盟制。就第三方快遞來說,如果說順豐是直營模式的翹楚,那么,中通則是加盟模式的典范,可稱為快遞雙雄。兩家企業都采用的是重資產運營模式,順豐多年來主打自營高品質快遞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中通則一直采取的是量大價優的加盟商模式,只不過,二者都在各自的領域做到了極致。
然而,今天的中通,已不是過去的那種松散的加盟企業,而是打造了“非直營的直營化體系”,中通推出了“全網一體化”的新策略來推動加盟制變革,通過股權置換結合現金補償的方式,將加盟合作商轉變為公司股東。
中通較早就意識到自建基建的重要性,通過自建物流基礎設施和運輸車隊,不僅構建了行業領先的物流網絡,還實現了對物流全過程的精準把控。隨著中通快遞進入百億件時代,它對快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一直都不吝嗇,大手筆建場地、投資設備、鋪設末端……行業內不少人調侃稱其為“基建狂魔”。
截止至2023年末,中通的自營分揀中心數量占總分揀中心的比重高達91.9%,直營化運輸環節,2021年起自有干線車輛占比100%,構筑起了中通相比于直營的強大“底盤”。
然而就出海來說,中通在柬埔寨當地市場的占比大概在20%,主要以加盟為主,10%是直營點,90%是加盟商。
在成為綜合物流服務商上,順豐走得較快。順豐圍繞物流生態圈,持續完善服務能力,業務拓展到快運、冷運及醫藥、同城急送、供應鏈及國際業務。
順豐自建機場。鄂州機場的投用,使順豐在航空與國際方面的布局獲得一大助力,不可否認,中通在航空物流上還是短板,三通一達之一的圓通,出色的業績,除了快遞業務改善原因,也不能忽視圓通航空等帶來的貢獻。
加盟快遞,能否擁有客機,這一點已得到圓通的驗證,因此,中通布局航空貨機,是有先例,也是有條件的,只是現在還沒有這么做,但要與順豐爭雄,這一課必須補,就是貨運機場,也不是不可以擁有,圓通正在建嘉興貨運機場。
圓通可擁有航空板塊,中通其實也可擁有,不久的將來,不排除中通有長航程全貨機引進計劃,在航空方面進行布局。
順豐在綜合實力上上升的很明顯,體現在順豐的多板塊運作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更深遠地說,順豐正在向兩個方向擴張產業鏈,即向上做電商和第三方支付,向下做零售,順豐在快遞行業的成功經驗能否復制到上下游,實現協同效應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當然,順豐也有過多重嘗試,像當年的順豐優選和順豐嘿客,業態雖然很超前,但也是無疾而終,豐富企業生態的路子,如果走不好,會成為標新立異,導致走彎路。順豐從多維度構筑行業護城河的舉措,是要投入很多資源的,許多布局在短期內甚至難以見到成效。
至于中通,在生態建設上也發力很大,創始人賴梅松在2022年就指出,穩步推動各生態板塊業務發展,力爭在未來的5年里,打造出綜合物流服務能力的護城河,從領先優勢走向絕對優勢和生態優勢。
中通不斷拓展多元化業務,構建了包括快遞、零擔、跨境、倉儲、冷鏈及商業解決方案在內的綜合物流服務體系。為此,中通在2023年出臺了一個“五年計劃”,未來5年里,中通將全面打通快運、冷鏈、國際、云倉等業務,這基本上是照著世界最強的快遞公司打了個樣。
中通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21年,中通云倉已在全國建立起一張倉配網絡;在冷鏈干線網絡方面,中通2022年推出“鯨”坑計劃,根據每個區位不同特點,深化加盟商布局,致力于在全國搭建門到門的冷鏈物流網絡。
中通正在進行生態圈的打造——從快遞+快運的雙輪驅動,到“冷鏈+星聯”的多類型產品,以及云倉+商業+傳媒+末端門店的場景創新與鏈路聯通。
如果比較順豐與中通的向綜合物流服務商的進階之路,二者有明顯的區別。順豐比較激進,從上而下,沒有一個新概念是順豐追不上的,比如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順豐的激進還表現在收購上,收購美國夏暉以及德國郵政敦豪集團,嘉里物流等。
而中通,相對來說,發展還是很穩健的,“穩”字當頭。在生態版圖拓展上,中通延續了穩扎穩打的風格,更多的是內生式穩健發展;而順豐除了內生,更依靠外延收購加速布局,這除了經營策略原因,也與自身體量相關。
不過,順豐從2022年就提出可持續健康發展,從追求規模、追求件量轉向追求質量,通過內部整合,實現資源協調與共享,提升競爭力和規模,取得戰略性優勢。
在物流生態建設中,順豐和中通相比,是占上風的,難怪有人說,順豐比中通值錢的地方,源于它在物流服務商前面加了兩字“綜合”,產品矩陣完整,場景應用范圍廣,這是其在市場上唯我獨尊的氣勢與身份。
更深的生態,或者是“綜合”的高度,是供應鏈,B端企業的物流與供應鏈需求將成為快遞企業順應時代發展的一大紅利,因此,快遞企業轉型供應鏈是必然趨勢。
頭部的快遞物流企業也確實都在入局,甚至深耕多年,而順豐,從單一的快遞業務向供應鏈上游延伸,積極拓展B2B市場,深入打造一套完整的供應鏈服務體系。中通當前的供應鏈布局主要從主業出發,以倉配服務為主,加速布局供應鏈板塊,模式是中通快運+中通云倉+中通金融。
結語:順豐在進步,然而,中通也在進步,并且穩健而快速,所以,未來的民營快遞的“一哥”之爭,也會更加充滿懸念。不管要提醒的是,快遞企業從依靠機遇把握和資源的規?;度氲呐f增長模式,向依靠創新和內生動能實現價值增長的模式轉型,中通與順豐,都要過這一關。